TG034工傷事故處理的標準流程
文章來源:廊坊市新華勞務派遣有限公司 更新時間:2025-02-19 09:39:49
Q/XHLW
廊坊市新華勞務派遣有限公司企業標準
Q/XHLW 3003 TG034-2024
工傷事故處理的標準流程
2024年4月1日發布 2024年5月1日實施
廊坊市新華勞務派遣有限公司 發布
目 次
前言.................................................................................. 4
1 范圍.............................................................................. 5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5
3 術語和定義.................................................................. 5
本文件并無規定用語。.................................................. 5
4 工傷認定范圍.............................................................. 5
4.1 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 5
4.2 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 6
4.3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其他情形.................................................................. 6
如在工作場所內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等特殊情況。.......................................... 6
4.4因公外出期間........................................................... 6
4.5上下班途中............................................................... 6
5工傷認定申請時限....................................................... 6
5.1單位申請時限........................................................... 6
5.2個人申請時限........................................................... 6
6工傷認定申請材料....................................................... 6
6.1工傷認定申請表....................................................... 6
6.3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6
6.4其他材料................................................................... 7
7工傷認定流程............................................................... 7
7.1申請提交................................................................... 7
7.2受理審核................................................................... 7
7.3調查核實................................................................... 7
7.4作出認定決定........................................................... 7
8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7
8.1申請時間................................................................... 7
8.2申請材料................................................................... 8
9勞動能力鑒定流程....................................................... 8
9.1申請受理................................................................... 8
9.2組織鑒定................................................................... 8
9.3再次鑒定與復查鑒定............................................... 8
10.工傷待遇申領............................................................ 8
10.1待遇項目................................................................. 8
10.2申領流程................................................................. 9
11爭議處理..................................................................... 9
11.1工傷認定爭議......................................................... 9
11.2勞動能力鑒定爭議............................................... 10
11.3工傷待遇爭議....................................................... 10
12檔案管理................................................................... 10
13監督與檢查............................................................... 10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廊坊市新華勞務派遣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苑雪然
工傷事故處理的標準流程
1 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公司各類崗位招聘面試的操作流程等內容。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并無規定用語。
4 工傷認定范圍
4.1 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
4.1.1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例如在生產車間操作機器時受傷、在辦公室搬運辦公用品時摔倒等。
4.1.2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如上班前準備工作工具時受傷,下班后清理工作場地發生意外等。
4.1.3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如保安在執勤過程中遭不法分子襲擊受傷等。
4.2 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
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比如提前到崗準備會議資料過程中受傷,下班后在辦公室整理文件時受傷等。
4.3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其他情形
如在工作場所內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等特殊情況。
4.4因公外出期間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如員工出差途中遭遇車禍受傷、因拜訪客戶途中失蹤等。
4.5上下班途中
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例如在正常上下班途中被闖紅燈的汽車撞傷等。
4.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5工傷認定申請時限
5.1單位申請時限
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 30 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如果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5.2個人申請時限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 1 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6工傷認定申請材料
6.1工傷認定申請表
需如實填寫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6.2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如勞動合同、工資發放記錄、工作證、考勤記錄、同事證言等。
6.3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由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后的診斷報告、病歷、檢查報告等,或者由職業病診斷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文件。
6.4其他材料
根據不同的工傷情形,可能需要提供如公安部門的事故證明(涉及交通事故、暴力傷害等情況)、法院判決書(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且涉及司法程序時)、出差審批表(因公外出期間受傷)等相關證明材料。
7工傷認定流程
7.1申請提交
用人單位或工傷職工(或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按照規定準備好工傷認定申請材料后,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交申請。可以通過線上工傷認定申報系統提交電子材料,也可前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服務窗口提交紙質材料。
7.2受理審核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后,對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如果材料完整,符合受理條件,應當予以受理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如果材料不完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 15 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要求補正材料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若申請事項不屬于本部門管轄范圍的,應及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并告知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部門申請。
7.3調查核實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對申請人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核實。可以通過詢問有關人員、查閱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資料、對事故現場進行勘查等方式進行調查。用人單位、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負責安排相關人員配合工作,據實提供情況和證明材料。
在調查過程中,如果發現工傷認定申請涉及的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存在爭議且無法確定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告知當事人可以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在此期間,工傷認定程序中止。
7.4作出認定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 60 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 15 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工傷認定決定應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8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8.1申請時間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滿(含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延長期限屆滿),工傷職工或者其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8.2申請材料
8.2.1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可在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領取或從其官方網站下載填寫。
8.2.2《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及復印件。
8.2.3有效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等完整病歷材料,包括受傷后的門診病歷、住院病歷、手術記錄、檢查檢驗報告等。
8.2.4工傷職工的居民身份證或者社會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及復印件。
8.2.5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如復查鑒定申請需提供初次鑒定結論等。
9勞動能力鑒定流程
9.1申請受理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后,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材料完整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書;材料不完整的,應當當場或者在 5 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要求補正材料后,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受理。
9.2組織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 3 名或者 5 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鑒定意見。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 60 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 30 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鑒定的單位和個人。
9.3再次鑒定與復查鑒定
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 15 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 1 年后,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所在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10.工傷待遇申領
10.1待遇項目
10.1.1工傷醫療待遇
包括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等。
10.1.2停工留薪期工資福利待遇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用人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 12 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 12 個月。
10.1.3傷殘津貼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 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 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 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 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 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 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10.1.4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 27 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 25 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 23 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 21 個月的本人工資,五級傷殘為 18 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 16 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 13 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 11 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 9 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 7 個月的本人工資。
10.1.5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10.1.6工亡待遇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為 6 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 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 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 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
10.2申領流程
用人單位或工傷職工(或其近親屬)在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后,準備好相關材料,向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出工傷待遇申領申請。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按照規定核算工傷待遇金額,并將待遇發放至用人單位或工傷職工(或其指定的銀行賬戶)。
11爭議處理
11.1工傷認定爭議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用人單位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申請行政復議的,應在收到工傷認定決定書之日起 60 日內向上一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提起行政訴訟的,應在收到工傷認定決定書之日起 60 日內或復議期滿之日起 15 日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
11.2勞動能力鑒定爭議
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 15 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11.3工傷待遇爭議
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因工傷待遇發生爭議的,可以依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12檔案管理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建立健全工傷事故處理檔案管理制度,對工傷認定申請材料、調查核實記錄、勞動能力鑒定材料、工傷待遇申領材料等相關文件資料進行妥善歸檔保存。
檔案保存期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一般不少于工傷事故處理結束后 50 年,確保在需要時能夠查閱、調取相關檔案資料,為工傷事故處理的后續監督、復查、統計分析等工作提供依據。
13監督與檢查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定期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事故預防、工傷認定申請、工傷待遇支付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督促用人單位依法履行工傷保險義務,規范工傷事故處理流程。
對用人單位瞞報、漏報工傷事故,騙取工傷保險待遇等違法行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依法予以查處,責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規定進行罰款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加強對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的內部監督管理,確保鑒定程序合法、鑒定標準統一、鑒定結論公正。對勞動能力鑒定專家在鑒定過程中的違規行為,應及時予以糾正,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加強對工傷待遇申領審核、發放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防范工傷待遇冒領、錯發等風險,確保工傷保險基金安全、合理使用。對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整改,并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報告。
本文來源:http://www.3ups.cn/gongshangchuli598.html
上一篇:TG035生育津貼申領的標準流程